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

全部新聞

【學術活動】台灣公共治理實驗室「公共政策與評估應用方法工作坊之系列演講第一場次」會後資訊公告
  • 發布單位:公共事務研究所

【學術演講】2022年09月29日公共政策與評估應用方法工作坊系列演講第一場次

       

       公共治理實驗室於111學年度第1學期舉辦【公共政策與應用評估工作坊系列演講】,2022年09月29日為第一場次的演講活動,由美國諾瓦東南大學(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的助理教授-戴光庭老師擔任講者,演講主題為「美國開放政府治理體系之許諾與省思」。本場演講中,戴老師首先介紹開放政府在美國的緣起與概念化的建構,指出開放政府的三大要素:政府透明、公民參與及公私協力合作,而後針對開放政府在組織運作及公民參與的兩個面向上分享兩個研究成果。在組織運作面,戴老師探討影響政府單位推動開放政府的原因,並分為供給面及需求面因素,前者包含組織職能、組織資源及行政專業度,後者則為環境多樣性;以紐澤西的學區為研究對象、採用fsQCA的質性比較分析研究方法,透過圖像化呈現多個因素彼此間的連接進行因果分析,戴老師發現政府主要是受到供給面因素的影響而推動開放政府,而需求面因素則會影響政府單位所提供資料的可親近性。在公民參與的面向上,戴老師以社會認知理論為基礎,探討開放政府對於個別人民所造成的影響,驗證當民眾透過開放政府的推動進入到政策過程時,是否確實能提升民眾對政府的了解與參與;透過網路招募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的實驗研究,戴老師發現當民眾接觸到的政府開放資訊越多,反而會降低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自我效能感。

       

       本場演講活動由臺大政治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名譽教授-趙永茂老師主持,並特別邀請到國立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曾冠球老師擔任與談人。曾老師從新興科技研究的角度切入,討論開放政府的整備度與障礙,在組織推動的供給面上,提出「法制規範」及「正當性」等其他因素作為補充,在公民參與的部分則提出研究時間上的問題,指出開放政府、資料透明的影響可能是長期性的效果,使得量化研究結果呈現較為悲觀的情況,建議亦可嘗試採用質性研究,並探討在開放政府下的官民關係是否有所改變。此外,曾老師也提及個案及受試者代表性的問題,並指出並非所有民眾都有能力運用公開資料參與公共事務,因此開放政府將所有民眾視為「均值的參與者」係為一重要缺陷,可能加劇政治參與的不平等問題。而後,趙永茂老師也指出,開放政府中的公民參與仍是建立在代議制的基礎上,因此決策過程的開放程度也很重要,才能讓民眾真正進入到解決問題的機制中;郭銘峰老師也針對實驗研究中,受試者的特質、篩選與匹配方式進行提問,並補充內外在效能感的觀點,本場活動交流豐富,並在熱絡的討論中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