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

活動記錄

【新聞稿】2023年04月12日公共管理與政策評估應用方法工作坊系列演講第二場次
  • 發布單位:公共事務研究所

公共治理實驗室於111學年度第2學期與臺大政治系、臺大公事所共同舉辦【公共管理與政策評估應用方法工作坊系列演講】,2023年04月12日為第二場次的演講活動,由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的助理教授-賴怡樺老師擔任講者,演講主題為「行為與設計:公共政策研究的心/新觀點」。

 

賴老師以政策設計研究的發展脈絡作為開端,首先闡明1980年代以後,行為經濟學所帶來公共政策以人或使用者為本、探討人類行為以進行政策設計的新觀點,說明為何要研究公共政策的行為與設計。接著再進一步說明公共政策行為與設計研究的主要內涵,其中,行為取向的政策工具-「推力」,基於人是有限理性的假設,建立政府介入角色與功能的必要性,透過探詢人類有限理性行為的模式與影響因素,進一步運用改變其選擇的結構(choice architecture),包含選擇本身或是選擇被呈現或敘述的方式(choice framing)來引導、促使人們朝預期的方向做決策,使政府得以用相較於其他政策工具而言較低成本的方式,引導人們自動化地改變其行為選擇,達成「以小力,達大利」的政策效果,因此又稱為「輕推」。在深入介紹輕推政策與研究設計的過程中,除了輕推的特色與優點外,賴老師亦指出其適用性與可能面對的爭議,包含實施可能帶來的反作用力將會削弱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涉及倫理議題可能對正當性形成的威脅,因此,推力研究與政策的設計需要客製化,不僅須確認其適用性、注意有效性的提升,同時也要強化其正當性。最後,賴老師更透過大腸癌篩檢與文憑主義實驗研究的兩個實際案例說明推力研究實質上如何設計與進行。

 

本場演講活動由實驗室共同主持人-郭銘峰老師主持,郭老師亦提醒大家輕推的反作用力,以及如何長期維持推力效果的有效性,皆是在進行研究與政策設計時須考量的重點;此外,與會同學亦針對輕推的效果進行提問,探討當公民的行為建立在長期性的影響因素,如:宗教信仰時,推力的有效性以及其與其他政策工具的差異。本場活動交流豐富,並在熱絡的討論中圓滿完成。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